跳转到主要内容

一篇文章讲透Runway、即梦、可灵等47个通用镜头的AI提示词、生成效果

电影《寄生虫》中,穷困的儿子基宇嗅到富人家独特气味时,对他鼻翼和眼神的大特写,瞬间传递出复杂的情感和阶级差异的具象化。

AI生成效果:

电影《寄生虫》中,穷困的儿子基宇嗅到富人家独特气味时,对他鼻翼和眼神的大特写,瞬间传递出复杂的情感和阶级差异的具象化。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2、近景镜头(Close-up shot

构图:

画面主要包含人物的头部和肩部。

特点:

高度聚焦于人物面部表情和微妙的情绪变化。

效果:

拉近观众与角色的心理距离,最大化情感共鸣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小丑》中,亚瑟在化妆镜前尝试挤出笑容,最终演变为崩溃哭泣的近景镜头,极具感染力地展现了角色的内心撕裂。
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3、中景镜头(Medium shot

构图:

画面包含人物的上半身或全身,同时保留部分背景信息。

特点:

平衡人物主体与所处环境的关系。

效果:

非常适合展现人物间的动作、互动以及他们与环境的关系。

使用提示词:

剧集《后翼弃兵》中,贝丝·哈蒙与对手在棋盘前对弈的中景镜头,既突出两人的对峙状态,也展现了比赛环境的氛围。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4、全景镜头(Full Shot/Panoramic Shot

构图:

画面包含人物全身及完整的场景环境。

特点:

完整展现人物形态及其所处的整体空间。

效果:

建立清晰的场景空间感,明确人物在环境中的位置和比例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沙丘》中,展示厄拉科斯星球广袤沙漠和渺小弗雷曼人身影的全景镜头,瞬间构建出这个严酷异星世界的宏大感与人的渺小感。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5、远景镜头(Long shot

构图:

人物在画面中显得较小,重点在于突出环境。

特点:

强调环境的广阔、壮丽或压迫感。

效果:

营造强烈的氛围感(孤寂、宏大、荒凉),展示人物与环境的宏观关系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荒野猎人》中,格拉斯在冰天雪地的落基山脉中艰难跋涉的远景镜头,极致渲染了环境的残酷和个体的孤独求生。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6、过肩镜头(Over-the-shoulder shot

构图:

摄像机越过一个人物的肩膀去拍摄另一个人物。

特点:

模拟对话者的主观视角,增强临场感和真实感。

效果:

营造对话场景的沉浸感,清晰构建人物间的空间关系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社交网络》中,马克·扎克伯格与爱德华多·萨维林多次激烈的对话,大量使用过肩镜头,精准刻画了两人关系的演变和冲突。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7、鸟瞰镜头(Bird's-Eye View Shot

构图:

从极高的位置(近乎垂直)向下拍摄。

特点:

提供上帝般的俯瞰视角,展现全局布局。

效果:

展示场景全貌、复杂结构或大规模活动,营造宏观、抽象或疏离感。

使用提示词:

剧集《权力的游戏》中,多次使用鸟瞰镜头展现维斯特洛大陆的城堡、战场或君临城的全景,强调权力的版图和格局。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8、低角度镜头(Low-Angle shot

构图:

从低处向上仰拍人物或物体。

特点:

使被摄主体显得高大、威严、具有压迫感或力量感。

效果:

塑造主体的权威形象或引发观众的敬畏/恐惧感。

使用提示词:

①电影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中,拍摄小丑站在燃烧的钞票堆前的低角度镜头,强化了他的疯狂、混乱和压倒性的邪恶气场。

 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 

②电影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中,拍摄蝙蝠侠站在燃烧的钞票堆前的高角度镜头,强化了他的正义、秩序和压倒性的正义气场。

 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9、高角度镜头(High-Angle shot

构图:

从高处向下俯拍人物或物体。

特点:

使被摄主体显得渺小、脆弱、无助或被审视。

效果:

营造弱势感、孤独感、宿命感或一种“上帝视角”的观察感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1917》中,士兵斯科菲尔德独自穿越已成废墟的城镇时,多次使用高角度俯拍,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体在巨大灾难中的渺小与无助。

AI生成效果:

image.png

10、主观镜头(Subjective shot / POV Shot

构图:

直接模拟某个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。

特点:

让观众“成为”该人物,直接体验其所见所感。

效果:

极大增强观众的代入感、参与感和沉浸感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黑客帝国》中,尼奥看到矩阵代码的主观镜头,体现他的困惑和震撼同时让观众也能感受到这种情绪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11、客观镜头(Objective Shot

构图:

以冷静旁观者的视角拍摄,不带有明显主观情感色彩。

特点:

客观、中立地呈现场景和人物行为。

效果:

保持叙事的客观性和距离感,常用于纪录片风格或需要冷静陈述的场景。

使用提示词:

纪录片《地球脉动II》中,大量使用客观镜头冷静记录自然界壮丽的景象和动物生存的瞬间,让观众自行感受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奇迹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二、创意与特殊效果(10个)

1、鱼眼镜头(Fisheye Lens shot

构图:

使用超广角鱼眼镜头拍摄,画面边缘产生强烈的桶形畸变。

特点:

视野接近或超过180度,画面呈圆形或椭圆形,中心正常边缘扭曲。

效果:

营造夸张、扭曲、奇幻、迷幻或沉浸式的视觉效果;常用于表现特殊视角(如门孔窥视)、极限运动或主观扭曲状态。

使用提示词:

纪录片《徒手攀岩》中,在拍摄Alex Honnold攀爬酋长岩时,有时使用鱼眼镜头展现他身处万丈绝壁的惊险视角和环境压迫感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2、分屏镜头(Split-Screen shot

构图:

画面被分割成两个或多个独立区域,同时展示不同场景或同一场景的不同角度。

特点:

信息密度高,打破单一画面限制。

效果:

增强叙事节奏和效率;展现平行时空、人物对比、电话对话、多线发展;制造视觉趣味。

使用提示词:

剧集《致命女人》中,频繁运用分屏展现不同年代、不同女主的生活片段和内心活动,强化了平行叙事结构和主题关联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3、慢动作镜头(Slow-Motion shot

构图:

以高于正常播放帧率的速率拍摄(如120fps),然后以正常帧率(如24fps)播放,使动作变慢。

特点:

时间流逝感变慢,动作细节被放大。

效果:

强调关键瞬间、动作细节、情感张力;营造浪漫、优雅、悲壮、震撼或诗意氛围;延长戏剧性时刻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海王》中,梅拉在酒馆打斗时施展水魔法,水流环绕的慢动作镜头既展现了魔法的华丽,也凸显了角色的英姿飒爽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4、快动作镜头(Time-Lapse shot / Fast Motion

构图:

以低于正常播放帧率的速率长时间拍摄(如1/秒),然后以正常帧率播放,使时间感压缩加速。

特点:

时间流逝感大大加快。

效果:

展现长时间缓慢过程(如花开花落、云卷云舒、城市昼夜);制造幽默滑稽感;营造高效、流逝或奇幻感。

使用提示词:

纪录片《人类星球》中,大量使用延时摄影展现星空流转、潮汐涨落、城市脉搏,揭示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宏大时间尺度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5、定格镜头(Freeze Frame shot

构图:

将影片的某一帧画面静止显示一段时间。

特点:

时间瞬间停止。

效果:

强调、定格关键瞬间或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;制造幽默、讽刺或回忆感;作为叙事段落的分隔或收尾;有时配合画外音使用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猜火车》的结尾,主角马克在街头带着一丝诡异笑容奔跑的画面被定格,伴随着旁白Choose Life”,极具标志性和讽刺意味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6、双重曝光镜头(Double Exposure shot

构图:

将两个不同的影像叠加融合在同一画面上。

特点:

影像叠加,产生透明、幻影或抽象效果。

效果:

营造梦幻、迷离、回忆、幻觉、超现实或象征性的氛围;常用于表现人物内心活动、记忆闪回、灵魂出窍或宿命关联。

使用提示词:

剧集《鬼入侵》中,常使用双重曝光展现鬼魂与活人共存于同一空间,营造阴森诡异又充满宿命感的氛围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7、黑白镜头(Black-and-White shot

构图:

画面去除色彩,仅保留灰度层次。

特点:

剥离色彩信息,突出光影、质感和构图。

效果:

营造怀旧、经典、严肃、沉重、艺术感、纪实感或纯粹的美感;增强对比和情感冲击;常用于历史题材、回忆片段或风格化表达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罗马》全片采用黑白摄影,极致的光影运用和构图,深刻描绘了墨西哥城一个中产家庭及其女佣的生活,充满了历史感和人文关怀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8、剪影镜头(Silhouette Shot

构图:

主体(人物/物体)处于逆光位置,形成全黑的轮廓(剪影),背景通常是明亮的光源(如夕阳、窗户)。

特点:

隐藏主体细节,只突出其轮廓形状。

效果:

营造神秘感、悬念、诗意、象征性或形式美感;强调主体的轮廓、姿态和动作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银翼杀手2049》中,K在巨大全息广告牌下的剪影镜头,充满了末世科幻的孤独感和人与科技关系的隐喻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9、微距镜头(Macro shot

构图:

使用微距镜头近距离拍摄极微小的物体或细节。

特点:

放大肉眼难以看清的微观世界。

效果:

揭示隐藏的细节美和生命奇迹;营造惊奇感、科学感或独特的视觉体验;常用于自然纪录片、产品细节展示或特殊氛围营造。

使用提示词:

纪录片《微观世界》中,微距镜头展现了蜻蜓的细微动作和身体结构,让观众得以窥探微小生物的世界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

10、模糊镜头(Out-of-Focus Shot / Shallow DoF for Effect

构图:

画面主体或背景被故意置于焦外,呈现虚化模糊效果。

特点:

通过虚焦制造朦胧感。

效果:

营造梦幻、迷离、回忆、醉酒、失焦(主观)、情欲氛围或纯粹的艺术美感;引导视线至清晰部分;有时用于转场。

使用提示词:

电影《魅影缝匠》中,许多精致的室内场景和人物特写运用了细腻的模糊背景,营造出古典油画般的质感和角色间微妙的情感流动。

AI生成效果:

图片